在tutorial 的时候,提到灵性与艺术,以及James Turrell的光学作品,学术导师就推荐我去隔壁Tate Britain 看看透纳与罗斯科的作品,如何做到光与色彩的情感表达。有意思的是,策展人将透纳作品与当代很多艺术作品的对比,以呈现他的当代影响。
.
特纳与罗斯克
特纳与罗斯克以风景画和光影效果闻名,他的画面充满了运动感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雨、蒸汽和速度》(Rain, Steam and Speed, 1844)或者《奴隶船》(The Slave Ship, 1840)这样的作品中,他使用明亮的金色、橙色和蓝色营造出一种超越具象的视觉体验。透纳的晚期作品往往变得更加抽象,光和色彩几乎成为了主角,边界模糊,画面仿佛被蒸腾的雾气和风暴吞没。罗斯科的作品,则代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光和色彩的运用。罗斯科的作品不像透纳那样表现自然界的光,而是试图创造出某种“精神性的光”——一种可以让观者沉浸其中的氛围。他的色块边缘模糊,色彩层层叠加,带有冥想的意味。他将作品捐给Tate,要跟透纳作品放在一起,以致敬他带来的影响。
.
保罗·菲佛与J.M.W.透纳
两位艺术家,尽管相隔近两个世纪,却都在科技变革的时代中探讨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本展览将保罗·菲佛(Paul Pfeiffer)的影像装置《洪水后的清晨》(Morning After the Deluge)与激发其灵感的J.M.W.透纳(J.M.W. Turner)同名画作并置展出。这是两件作品首次共同展出。
透纳和菲佛都在不同的层面上质疑观看者的位置——无论是字面意义上的观看位置,还是象征意义上的认知视角。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唤起“崇高”(sublime)的浪漫概念——这一术语在18世纪的欧洲流行,指的是人们在面对雄伟壮阔的景象时所体验到的恐惧与激动的复杂混合情绪。这种概念不仅被用于描述人类在高山与风暴面前的渺小,也适用于科技进步与人类创造的机器所展现的力量。